河北省周易研究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著 > 易理研究 >
易理研究

北魏王爷得《乾》上九

作者:杨永林 发布时间:2024-11-26 浏览次数:593

北魏乐平王拓跋丕是北魏第二任皇帝明元帝拓跋嗣(392423409423在位)的第二子,很有才干,军功卓著,但后来受尚书令刘洁的未遂政变牵连,忧郁而死。

刘洁,长乐信都治今衡水市冀州区是明元帝的顾命大臣,被继任的太武帝(乐平王拓跋丕之长兄423452在位)越级提拔为尚书令,渐渐在朝中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太武帝计划北伐蠕蠕(rúrú,即柔然当时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刘洁不赞成,引得朝中多人反对,只有崔浩赞成。太武帝力排众议,御驾亲征,而刘洁暗中使坏,使魏军遭受很大损失。

太武帝出兵在外,刘洁对自己的亲信说:“如果师出不利,圣上不回,那么我就要立乐平王为帝。”他还派右丞张嵩四处搜求“刘氏应王”的图谶。刘洁将败军之罪归于崔浩,崔浩告发刘洁矫诏谋叛。太武帝及时粉碎了这次政变,夷灭刘洁等人的三族。

《魏书》卷十七:

丕之薨及日者董道秀之死也,高允遂著《筮论》曰:昔明元末起白台,其高二十余丈,乐平王尝梦登其上,四望无所见。王以问日者董道秀,筮之曰大吉'。王默而有喜色。后事发,王遂忧死,而道秀弃市。道秀若推六爻以对王曰:《易》称亢龙有悔,穷高曰亢,高而无民,不为善也。'夫如是,则上宁于王,下保于己,福禄方至,岂有祸哉?今舍于本而从其末,咎衅之至不亦宜乎!

高允(390487),字伯恭,渤海郡蓨县(今景县)人,北魏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丞相参军高韬之子,历侍北魏五代皇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出入三省,官至中书监、尚书、光禄大夫,博通经史天文术数。

高允《筮论》说:在北魏明元帝末年建造了一座白台,高达二十多丈。乐平王做了一个梦,登上白台,四望什么都没看到,于是询问术士董道秀,董道秀居然起卦说“大吉”。这使得乐平王暗中很高兴。也许董道秀真的起卦吉,也许他为了更大的富贵而蛊惑乐平王。高允则认为高耸的白台为金,即为乾卦,乐平王登临那就是站在了乾卦之上九,所以《易》曰“亢龙有悔”,最高处为亢,没有人民,绝对不吉。如果董道秀能够正确地将易理告诉乐平王,那么乐平王找准自己的位置,放弃非分之想,绝对可以保有王爵,安享太平之福,何来郁亡?

这是用易的一个著名的经验教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