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周易研究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著 > 易理研究 >
易理研究

《易经证释·序》宣圣讲易篇简释

作者:李雪昊 发布时间:2024-07-18 浏览次数:724

讲易之前,必知之事

——《易经证释·序》宣圣讲易简释

李雪昊


“易”自伏羲画卦,亦文亦画,本合图画文字为一,虽太极等图,系后人传出,源流自远。讲“易”时应并及各图,以资参证。

【简释】易自象出,象是古人仰观俯察,归纳万事万物的特征与本质得来的。具象,拟诸其形容,描绘外在特征;喻象象其物宜,可窥探其内在文理,具象、喻象用一个“象”来代表,亦文亦画,如太极图、卦画,图文本合一。读《易》不可不识图。虽说太极等图较《易》晚出,但其源流自远,不可不察。正所谓:古者有书必有图,图以佐书之所不能尽也。

“易”为圣人明天道以立极,立人道以制教。本为明道而作,有关内修性命功甚多,故讲“易”应注意道功。“易”既本天地之道为教,内中多阐神鬼之德、阴阳之情,习“易”者,必有敬信之诚。而讲“易”时,应注重人神因果之理。“易”明神道,为明性命之源,吉凶祸福,均属“易”中固有之义,凡人生穷达寿夭,皆有定数,不可妄干,则习“易”者,必明行藏之所宜,得失之有定。故讲“易”时,应注重吉凶悔吝之说,而求其毋悖于“数”也。

【简释】《易》,明天道以立人极,立人道以匡教化。明道先明志,尽人事而合乎天德。修身养性气,生生而不息。率性当司气,察气先识数,然象数原一体,得失本自知,故习易之行藏、讲易之悔吝,皆不离象数。象数分阴阳,阴阳难测者,鬼神。神无方而易无体,故“继天立极”,以示人文。先识人而后言象,不偏而不倚。

 

“易”者,包乎道德、性情、象数、各类而言者也。言文必顾义,言数必征象,因名思义,因类辨物,因词审情,不可偏执,故讲“易”时,务求其贯通一切,而洞明圣人立教之旨。

【简释】易道广大,象数、性情、道德伦理无所不包。故讲“易”时要遵循:“言文必顾义,言数必征象。因名思义,因类辨物,因词审情。”的基本原则,并洞察圣人立“易”之教化,发“易”之教心,方可融会贯通。

 

“易”之言吉凶,重在数。言数,重在象。数见其气,象别其类,以征人事之所合。即以测天道之所宜,而见象必因着龟,明数必候气运;天干地支,五运六气,皆易所重;故讲易时,应并及占筮之术,测验之方。

【简释】吉凶有数,显于卦象。“数见其气,象别其类,以征人事之所合。”义即:欲知天道所示,需察象数。见象明数之法,则在龟卜,亦在气运。龟卜、气运等,向来为易家所重。由此可见,占《易》、学《易》原一理,占以示学,以行兼知,用实践甄别理论,方合求是之法。

 

“易”之为教,原以授民全生之道,推之成人成物,以至治国平天下,莫不贯通,而原始要终为第一义,人之习易,亦当求其先后,不可好为素隐行怪之谈。故讲易,虽不能如王弼之扫象,亦不可如费氏之徒以灾异言也。

【简释】易道生生,推之,则成人成物。易道即根源,象数、理占为树干,援易之说乃枝叶,愈繁愈杂。讲易当固本培元,强干弱枝,以适中原则博观而约取,不至于偏颇。

易道博大精深,无不包被,内则修己以一天人,外则成人以一道德,而本末一以贯之,实时中也。习易者既谙斯义,必期实行,务求行动咸宜。言思不悖,而能有德以为世则,有道以为人师,庶可使易教重明,圣道弥广。

【简释】易道于人,需内外兼修。内寻真理(天),外修品行(德),贞固其志,学则为人师,行则为世之范。天人之学,一以贯之,何愁教化不明,圣道不广。

 

易之为教,始于古圣,阐于道宗,成于儒者。言既精微,旨尤玄妙。固赅各教之义,集诸派之大成;习易者当以圣人天下为公之心,一本有教无类之旨;不可自存门户,有入主出奴之见,以自狭而圣人之教也。

【简释】以易匡教,始于古圣,阐于道宗,成于儒者。几经完善,言辞说理,尤为精妙。习易者当传承“至公天下、会泽百家”的精神,而不是拉帮结派搞破坏。易本无宗派之别,自立门户、入主出奴等做法,都是狭隘之举。

 

易传至今,注说不一;汉宋各异派,儒道不同宗,遂致议论纷歧,争持龃龉,徒乱人意,何裨圣 经?今兹讲易,务求阐明微言,表章至道;不执于宗派之习,不徒为同异之求;即令汉宋诸儒有所卓见,能探经旨,不睽经义,仍可互相引证,期其贯通;无问其人,祇征于是,则于圣人讲示之后,又可多得研究之助云尔。

【简释】易道的分歧,是宗派带来的,越多越杂,乃至千人千易。我们今天来讲《易》,就要摒弃乱象,赞许其道,直指原真。不宗于某派,也不人云亦云。纵观易史,历代易家有所建树,但难求其全,那些个能探经旨,却不睽经义者,或重视一卦一爻而不顾卦序体系者,我们可以引证互补,兼容并取,互通有无。

 

以上各条,系为讲易之前,必知之事,以《易经》至深不易明,必先知其研习之道,方不为歧途所误,略指大概,以告读者,或亦极深研几之一助焉。

【简释】以上各例,姑且算作讲易须知。《易》广博精微,治易需要把握大方向,知道一些要例与原则,方不会剑走偏锋,误入歧途。大概这些,分享给读者,无非想助力大家识读周易,或启发读者知微见著,极深研几。“研几”之道,易传讲的很透彻:“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李雪昊:河北省周易研究会特邀理事、云南中华周易研究会副秘书长,电话1509664964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