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周易研究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著 > 易界杂谈 >
易界杂谈

重新认识《周易》经典文化价值

作者:陈奎章 发布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1342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上指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有高度契合性。”《周易》号称“群经之首”,作为中华文化最元典性著作,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总书记这段论述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个方面,其中“革故鼎新,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四条原则正是《周易》贯穿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为我们学习研究《周易》这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一、从周易产生和形成史来着,《周易》具备“源远流长”。

比较《周易》与其它西方文明著作产生时间来看,西方基督教《圣经》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到目前只有2000年历史。伊斯兰教《古兰经》产生于公元七世纪,距今也只有1300年历史。印度教《奥义书》产生于公元前九世纪,距今也不过3000年历史。而易经最早产生于人类新时器时代,由伏義氏族创设八卦画开始,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周易》已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周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不是由某个人在某段时期独立完成的,是由众多先贤历经千百年逐步总结成书的。概括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三圣,一是伏義画八卦。《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远古人类新石器时代,伏義氏族根据天地人的特点,用八个抽象符号象征天地万物本质特征,从而创设了最初八卦系统。二是中古殷周之时周文王演八卦而创制六十四卦系统,其儿子周公旦主持制定礼乐制度,由此而定六十四卦序,为六十四卦配上卦辞和爻辞。《系辞下》有“《易》之中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三是到了近古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弟子对周朝《易》进行系统解读而作《易传》。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子晚而喜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汉书艺文志》有“孔氏之《彖》《象》《系辞》巜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易》作为完整体系包括《易经》与《易传》,正式形成历经了远古中古近古三个漫长时代,经过近三千年才成就了这本经典。

二、从周易发展演变来看,周易具备“博大精深”。

首先,从周易创始成书来看,《周易》中卦与数的思想来源于《河图》与《洛书》。汉代杨雄在巜核灵赋》中有“大易之始,河序龙马,淮贡龟书”。他认为《周易》创造之始,取法于《河圆》,巜洛书》而成。《系辞上》也有v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代王充在《论衡正说》中也说,“伏羲王,《河图》从河中出,《易》卦是也。禹之时,得《洛书》从洛水中出,《洪范》九章是也。故伏羲以卦治天下,禹按《洪范》以治洪水”,而《河图》《洛书》是将历史,天文,地理,神话,古史传说融合在一起,是远代中国人创世说,代表了中国人在蒙昧时代生产生活观念的初步总结。《周易》作为早期占卜之书,来源于三皇五帝和夏商时代的《连山易》与《归藏易》。根据《周礼》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中卦画数字象数是相同的。《连山易》与《归藏易》已早遗失,但考古材料发掘证明他们是存在的,是与《周易》合在一起被共同使用的。这正与甲骨文一样,人们通过烧灼龟骨裂纹以明纹路纹向,以此确定大事决策吉凶选择。孔子易形成了《易传》,其最大特点是不看重易的占卜功能,重视易系辞的德义作用,以此修德于仁。马王堆出土帛书有,“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孔子及弟子把周易从占卜之书变成义理修行,由此让《周易》脱离了原先的巫术与占卜,成为一套讲述义理,提升人们哲理认知与道德养成的学问。《周易》成书历经上古中古近古三代时期社会文化变革,正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在百家争鸣环境下,作为占卜之书从国家太卜室走入民间,从国家决策御用,变成君子社会人格修身之用,让《周易》应用走下神坛和政权垄断,走入社会与平民百姓中,让老百姓日用而不知,变成知而德从而教。其次,从易学发展史来看,自秦代以来,易学家们不断注解阐释,让《周易》承担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历史使命,推动了各个朝代社会历史变革发展。易学也因为吸纳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文化历史素养,而形成了博大精深周易之学,也丰富了中华文明形态广博深厚。

秦代正是由于《周易》为占卜之书而免于“焚书坑儒”之难,能传于后世。在汉代《周易》被正式列入“六经”,并列居群经之首,人们对《周易》研究真正成为一门学问。

两汉易学,最著名是孟喜,焦赣,京房的象数易学,特别是京房纳甲八宫筮法,至今在占卜方面影响深远。魏晋易学,有虞翻推卦助孙权占江东象数易,郭璞出风水书《葬经》,整理《青囊书》让风水术流行深远。王弼作《周易注》结合老庄创玄学易,推动周易义理化哲学化。唐代易学,系统总结整理两晋成果,出现孔颖达著《周易正义》将义理与象数结合。李鼎祚著《周易集解》总结了象数易成果。而李淳风与袁天罡的占星术与推背图更是将易之玄妙象数占卜预测推向一个新境界。宋元易家,著名有邵雍梅花易数,陈抟的麻衣神象与图书象数学,还有胡瑷与程颐的儒教易学,李光和杨万里的历史解易。特别是朱熹的《周易本义》十二卷易学研究将义理与象数有机结合,成为后代官方科举考试典范,对后世影响巨大。明清易学,以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研究义理易学,著述丰富。近代易家,以杭辛斋(国民党一大代表)研究科学易数学,融合中西文化解易。尚秉和又复兴了汉代孟焦的象数易。《四库全书总目》将历代周易研究总结为,分两派六宗。一是象数派,以占卜算卦预测为目标,运用易经阴阳八卦五行生克推测事情变化。二是义理派,以研究周易系辞六十四卦所揭示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为目标,通过阳阴三才六十四卦研究天地人运行大道,找到处世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六宗就是总结历史上两派各有三个宗派代表。《四库全书经部》中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授《易》以为说”。由此可见,《周易》作为中国文化基础性著作,起点型著作,融合了中国人的思想学术理论,民间方术占卜,生活风俗习惯,天文地理宇宙,让周易知识外延博大,理论内涵精深,基础地位不可撼摇!

三、从周易内容功能体系上来看,周易包含着丰富的“中华文明智慧”。

《系辞上》有”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这段话点明了《周易》不仅仅是人们掌握一定知识技就可以掌握它,更是需要一种综合智慧才能把握运用它。这一学问特殊性在于“观象以玩辞”以见吉凶,“观变以玩占”以预测吉凶,最终实现趋吉避凶,达到吉无不利目标。一个“玩”字体现了《周易》的智慧能力多样性要求。必须多角度多元化灵活机动去应用把握理解,它是人们知情意行系列心理活动综合作用结果,是情商智商勇商胆商综合体现才能完成。只有达到艺术境界才会领悟与掌握这一功能体系。周易功能体系包括象、数、理、占四大功能。一是“设卦观象”。易思维是象思维模式,必须通过观感感知认识事物表象,产生联想想象,形成拟象。没有想象力是无法进入易思维的。“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宜其物,是故谓象”。拟象则卦成,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由感知感性上升到抽象归纳理性。故卦者,挂象符以八卦也。形成象思维即八卦思维,人们感而遂通,由此进入易道之门。“设卦以尽情伪”,明白事物属于什么卦也就将事情纳入易体系考量,就会明确它的八卦变化转化情形与方向。万物万事拟象成卦,这就是“简易”,是易学的起点与基点。

二是“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其言”。拟象立则卦立,卦有系辞,直接学习阅读《周易》系辞就会明白其意义和涵义。必须弄清六十四卦的文义,对照其象以明吉凶。系辞正是卦的义理,是象的符号意义的文字表述,是《周易》中最主要内容,必须弄清悟透,才会真正掌握这一智慧。系辞才是“不易”之事物变化内在规律性认识。三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卦由六爻组成,爻“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六爻根据阴阳,依据地位,被标有初九初六,六二九二,九三六三,六四九四,九五六五,上六上九等共六个爻位,他们之间相生相克互相承乘合应,形成刚柔之变,这种爻变是通过数来表达的,必须”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因为数变而象变,象变而系辞变,系辞变而吉凶悔吝也会变。观其变必须极其数而明其数。“变而通之以尽利”,只有通晓爻数变之各种情形,事物发展才得以实现。是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象数是刚柔爻变“变易”的灵魂和根本,正是通过“爻变”“变易”之数,揭开了事物变化情伪过程。四是“观爻变以玩其占”,爻变揭示了事物变通发展过程。“察于民之故”,是为“知以藏往”,顺数以象而知事情历史过往变化现实兴衰。由此“是兴神物,以前民用”,是为“神以知来”,可以用逆数倒推演化数之象变,以预知未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趋势,这就是预测未来。知未来才叫“神明之德”。这正是《周易》的占卜未来之预测功能。《周易》正是通过卦爻这以“简变”之象,极其变爻而知“变易”之数,从而通过系辞分析把握“不变”之义理,实现易之四大功能全面落实。由此让人们做到“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它是中国人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的文明智慧结晶。正是周易这一卦爻,象数,理占体系构建,让我们民族能一直坚持“简变易变不变”思想,及时把握世界万物生长变化发展规律,确保了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五千年未曾中断文明奇迹长盛不衰。

四、正确对待《周易》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我们必须强化周易的易道易理研究,强化易学义理系辞学习研究,挖掘周易本身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坚持创新理论与易道结合,不断对照马克思主义“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高度契合性,实现两者互相贯通,互相成就。坚定历史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确保易学研究新时代方向不偏航!要正确对待群众咨询与需求,坚持以易理正导,以易术精进,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养成,落实好“爱国守法明理诚信”育人目标。坚持易道与易术相结合,周易与日常生活结合,周易与人生阅历成长相结合,不故弄玄虚,不曲虚夸大渲染,坚持依法诚信服务,强化道德教化引导,强化心理辅导,强化人文疏导,当好人们的“心灵工程师”。要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占卜民俗这一文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处理好环境与人和谐共生关系,处理好科学与文化的关系。今天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得知识与科技手段很多,必须注重科普文化,引导人们养成首先应用科学生活方式处理问题,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关系。但同时,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民族复兴全局中,社会快速发展演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动荡,生活压力加大,人们心理焦虑度也呈上升强化趋势。这也是今天“周易热”不断升温的时代背景。占卜是人们排解忧虑坚定自信干事的一种心理暗示与激发,但绝不是也不能把它当作唯一手段和出发点,不能将易经迷信化神秘化,不能把占卜预测当作金科玉律,事事以唯占卜决定。必须以正确态度看待占卜。《尚书》洪范篇中有“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这是“大同”的原义。这里警示于国君治国决策原则,必须首问自己,自己作为决策主体必须认真研究思考国情社情民情,这应成为首要原则。然后依次问朝廷中专家专责官员卿士意见,到基层去听取老百姓意见,去体察民情问寒问暖。决策意见还拿不定,最后可用龟卜筮占。当这四种情况判断意见一致时,是为大同,以此采纳并作出决定是为吉庆最佳,对子孙与本人都有好处。古代科技不发达时国家治理,将卜筮也放在最后,且也不是唯一手段。何况科技发达信息化时代,我们必须首重科技原则,兼顾文化价值。《周易》文本中唯一提到的占卜方法,就是“大衍筮法”。《四库全书》将易分为两派六宗,其中认可象数派的只有三宗,一为《左传》中太卜占法,二是汉儒京房纳甲筮法,三是宋代邵雍的梅花易数筮法。《汉书艺文志》记述“始有八宫,六神,纳甲,纳音,卦气,卦候,飞伏诸列,其外则为太乙九宫家,遁甲三元家,六壬家”。还有所谓“三式”之书,如星野,风角二家,推节气之变为律历家,用星野,风角,时日占为兵事,是为兵家;仰观俯察之,为形法家。用其在人,是为禄命家,为医家,为相家。还有梦占,丹灶家。《汉书》认为以上各色占卜,“其名虽系于《易》,而实则非也”。这些卜筮者只是“窃用”了《易》中三才之道,依托于知来藏往,广大悉备之学,遂妄以推测也。易之所以被冒用滥用,正如好东西优质商标商品经常被市场社会上非法假冒一样,是因为这样做有巨大利益价值。对此我们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也侧面证明《周易》的博大精深。我们唯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这古老经典优秀文化价值底蕴,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它成为新时代精神标示,为文化繁荣,文化强国,创造中华现代文明新形态增光添彩!

(陈奎章:河北省周易研究会会员、河北省广宗县政协四级调研员,电话13930962996)


Baidu
map